首页 |
|
大山里那点光——一公司“铺架尖兵”侧记
山山相连,连绵起伏,茂密丛林间,一个个桥墩、一座座桥梁,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夕阳西下,漆黑笼罩着山里一片,唯有发动机轰鸣处那点光,点缀着夜空。
那便是坚守在黑夜里的“明珠”——一公司“铺架尖兵”。
日夜更迭的坚守者
深茂铁路已经通车了,过去的一千多个夜晚,现场架梁作业的坚守者历历在目,反复浮现眼前。
夜幕降临,两班倒交接后,架桥队副队长黄中亮在现场组织开了班前会,便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开始了新的夜班时刻。
TJ165架桥机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重新响起,现场又是一片热闹景象。
一束光穿破漆黑的夜晚,慢慢地靠近,光圈越来越大。二号车重载运梁缓缓开来,“嘟……”警示喇叭长鸣数声。
二号车指挥张文兴紧盯着与主机精准对位,嘴不停地向对讲机喊着:“再来点,还有五十公分……停!”
一片32.6米长、重147吨的T型梁先后经历了过梁、吊梁、出梁、落梁、移梁、落位,架梁的工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现场30余人拧成一根绳,齐力完成一片又一片T型梁的架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一夜跨入了第二天,深茂铁路架梁现场已完成4片T型梁架设。进入午夜,人的疲态渐出,到了夜宵休息时刻,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抽出木板,垫在地上,躺上一小会儿。“夜深了,人容易犯困,让大伙们休息好,才能确保安全生产。”黄副队长一直跟班作业,也深知大家的苦,合理安排好休息时间。
施工生活单调乏味,但是这条铁路的意义重大,将结束粤西沿海地区不通快速铁路的历史。现场作业人员休息片刻恢复了精神状态,背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担当,继续奋战在夜里。
架梁的方向正朝着东边,朝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天渐渐亮了起来,在阳光下,现场指挥许进那魁梧的身材依然那么挺直,那么精神抖擞。
在一千多个日夜里,这群可爱的人奋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扬着铁道兵优良传统,在新时代里他们坚持做到“不畏艰险,永攀高峰”,在黑夜里坚守着,只为了人们过得更幸福,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黑夜里的抢险队
台风“利奇马”已过境,刚过立秋的安徽太湖仍然没有凉意,夜晚站在山间野外,依然汗流浃背。
在安九铁路架梁现场,荒山野岭里一片寂静漆黑,偶有一束光悄然闪烁着。
追溯着光源走过去,900吨运梁设备外租小分队队长张宴智缩在运梁车发动机旁边的狭小空间里,滚烫的热浪遍布发动机周围,手放在钢结构上会条件反射缩了回来。
张宴智戴着头灯,割开包着的外壳,沉住气认真地找着那根有问题的细线,从多芯电缆里一根又一根地检查着有没有断掉。
待了十几分钟,实在扛不住了,他匆匆跑出来喘口气,把湿透的衣服脱下来一拧,汗水洒了一地。穿好衣服,他又往里面钻,擦着额头颗粒大的汗珠,手不停地翻着电缆,目不转睛地观察着。
来回钻了五六次,耗时一个多小时,查到问题,把断的电缆线接回去,控制电路恢复了起来。
顺着另一头的灯光,运梁车维修工李土炎正躺在地上一摊积水里,雨热同期,地上的积水还冒着热气。也许太认真了,他也不觉得烫,正在认真地给补过胎的轮毂上螺栓,手里使劲地掰着扳手,一圈又一圈的转着。
当李土炎站起来的时候,工服浑然湿透,也搞不清到底是汗还是水,摸了摸他的背,满身热乎乎的。
这夜里,头灯、手电筒交叉闪烁着,忙着的人们不停地喊着,手里不停地忙碌着。
“今天白天完成任务,我们就赶着检查一下设备,可不能因为出现问题耽误了第二个白天作业。”张宴智严肃地说着。
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场,他们晚上分秒必争,给运梁车“把脉问诊”,排除设备障碍,使运梁车能在白天作业时跑起来更顺畅,大家干起来活更顺利。
这支黑夜里的“抢险队”,为现场的施工生产做足后勤保障,兑现了工期节点,完成了目标任务。
正是这支的“铺架尖兵”坚守着黑夜,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以辛勤劳作的汗水抛洒建设现场,先后在武合、太中银、贵广等项目完成一个个的使命,不管夜有多深,他们依然紧跟铁道兵的步伐,发扬优良的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正如大山里闪烁的那点光,“铺架尖兵”在各个岗位闪闪发光,在建设祖国的热土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着……